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1/5页)
可惜四周水坑的积水都太浅,没法试验。完成后,只能先搁一边。 王葛从现在开始,要正儿八经制作第二件物品了:蓑襞衣。也称“袯襫”,数百年后才称其为蓑衣。 郑考官虽然提醒她多制作机巧之物,但万一是随口说说、万一是诓人呢? 大晋朝跟前世可不一样,前世人民生活富足,生产技术先进,蔑匠引以为傲的技能产品,全被各种流水线、廉价材料所替代,导致传统手艺无用武之地,渐渐断了传承。 如今的大晋,生产技术掌握在朝廷、权贵手中,底层百姓急需生活用具和农具,就只能自己制作。 前世制作蓑衣的匠人比蔑匠还要少! 王南行那时专门跑到沂蒙山区,跟一位上了年纪的朴实匠人学习的。她单独制作第一件时,用掉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后来发到朋友圈,欣赏的、点赞的密密麻麻,却没有一个人想过购买,哪怕问价的都没有。 材料充足,这件蓑衣她选择蓑草搭配芦苇杆制作。 蓑衣的第一步,从领口开始。王葛先在撑着油布棚子的两根竹秆间拴根麻绳,然后一绺茅草、一绺茅草的在绳上打结。每续一绺草时,都要从麻绳底下续、向上翻。每打完一个结,都要压均匀、收紧,使领口锁扣的排列紧凑而整齐。 第二步,增绺,也就是蓑衣的主体。这一步的近千个锁扣,必须达到横成行、竖成列,手艺但凡生疏,至少得编个十天半月。 夏日的雨,淅淅沥沥,持续了两天。 下午雨停,艳丽太阳跳出云层,将东边天空耀出一轮彩虹。 咚! “不如鼓”敲的可真赶趟,考官们是踩着雨停来巡查的。不出王葛所料,郑考官把两个唧筒都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