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六十六) (第11/12页)
使人弄不懂的一部“天书”了。 帝制时代至今天,传统“易学”是对《易经》(今本《周易》加《十翼》)的学术研究,而不单是对今本《周易》的学术研究。故不能把《易经》之称,错认为是单指今本《周易》里的六十四卦爻辞内容。 《周易》更不等同于“易学”,通俗的说“易学”是对《易经》学术研究,即帝制时期是对今本《周易》与《易传》所作的阐释而发展起来的《易经》学术。 帝制里对《易经》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思想的演变,被认为形成了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两大流派。 因受其《易传》里的八卦象数、阴阳爻位及河图洛书说法影响,并以今本《周易》为蓝本,着重从卦符号和数字爻位赋予的阴阳奇偶之数和卦爻象以及六十四卦里每卦赋予的"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及“汉象数”说里的卦变、消息、纳甲、爻辰等等去解说今本《周易》,称为象数之学,以"象数"而阐发今本《周易》学术的人们,被称为"象数学派"。 以《易传》里的亦筮亦理及八卦象数影响,对今本《周易》卦名的和卦爻辞的性质来解释,并注重阐发卦爻象和卦爻辞义理的,被认为属于"义理"之学。所谓的以“义理”阐发今本《周易》的为“义理学派”。 无论所谓的“象数派”或“义理派”,而对今本《周易》的解释是个孰重孰轻而已。历史上没有完全抛开“象数”而纯粹“义理”释解今本《周易》的,也没有是纯“象数”而不杂“义理”而阐述今本《周易》的,因为研究的对象本身就是个“卦爻数目”结构形式的《周易》,而在解释上其主流又认为《周易》是卜筮的说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