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二) (第7/10页)
着逻辑性。政治上宽松,给于进入仕途者创造了平坦无险的环境,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因隐士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若政治环境险恶,那就会“天下无道而隐”,精英、人才不就纷纷隐藏了吗?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既要入仕的君子,抱有正确的态度,又要给君子提供一个政治宽松的环境。作者论述的是相当精辟,逻辑严谨。 “眇能视,跛能履”。 “眇”:指目盲。“跛”:指瘸了一只腿。这里的“眇能视,跛能履”是比喻。通过眼睛与腿有缺陷,即自身有错误,导致“履虎尾,咥人”的结果。这是提醒君子们做事要检点谨慎,不能导致踩着老虎尾巴,而被老虎咬的后果。 “凶,武人为大君。” “武人”:将帅,统领军队的人。“大君”:国君。 本句是说:现在的君位是靠武力得到的,才是凶险的根本。这又表述了一层意思。即老虎咬人,不仅是自己不能审视自己,不能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终于触犯了那些“武人为大君”者的威严,被伤害。而那些靠武力夺取君位者,本身就是吃人的老虎。把“武人为大君”比喻是吃人的老虎,这表明《周易》时期已是诸侯纷争的时代背景。即西周后期。这些“武人为大君”就像是老虎,伴随着“大君”,就像是伴随着老虎,跟在老虎后面,一不小心,就会被老虎伤害。这种比喻也很贴切。作者是在讲述的是政治,只不过是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这比喻也是恰到好处。 “履虎尾,愬愬,终吉。” 那么如何避免“履虎尾不咥人”的事情发生呢?这是作者指出的行为原则。 “愬(sù):诉说,诉苦。“愬”:又读(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