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十一) (第8/9页)

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口是心非者。口里说一套,而心里是另想一套;台面上讲一套,而台下是另做的一套。故靠道德说教是无法使官吏抵御世俗权利与财富的诱惑。道德治国论在专制权力面前从来就是苍白无力的,只是为统治者愚弄百姓的把戏而已。只有主体平等了,才彰显道德的功能。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樽”;酒具。“簋(guǐ)”:古代盛放饭食的器皿。“牖(you)”:古代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后泛指窗;此处应指室内。“缶(fou)”: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

    本段意思是“一尊酒,两器具的事物,用瓦器盛着,节俭而用,自己开导自己,最终没有害咎。”

    《周易》作者最早给统治者设计的是从“道德”上来规避险恶,而不是从制度上去设计。这里讲的如后来道家的思想,也如苦修士的生活方式,来抵御名利的诱惑。去规避那“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心不惊”的政治风险。单靠道德说教最终不是办法,也阻挡不了多少人想十年寒窗而憧憬那“黄金屋”与“颜如玉”的诱惑,而成为人上人。规避不是办法,直面才是出路。可中国几千年的儒者苦苦不能寻找到一条无风无险的政治途径,及长治久安的太平制度。

    我们的《周易》作者只能睿智的从经验上提出这个世界上最早的“道德修省”的政治理念,来规避政治风险。这就是“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的含义。可这对统治者以道德宣教,想使他们自觉觉悟是根本不可能的。

    “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盈”:引申为圆满无缺。“祗”:小丘。

    本段意是“人生的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