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春_分卷阅读1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 (第3/4页)

 魏校道:“律,是允明先生宣讲的点,那么这个律作何解?”

    徐秀见避无可避,只好谨慎道:“律也,律诗,律词,用曲之一道,也需律。”

    董玘好奇道:“怎么说呢?怎么个律法?”

    明代学风就这个不好,什么事儿非得寻根问底,先前在吴中也是如此,这下看来又躲不掉了。

    徐秀道:“那就容小弟跟诸位讲一讲这律吧。”

    六人拱手严肃道:“请。”

    对待学问,理当如此有礼。

    徐秀慢慢讲道:“前唐时期,律诗入曲尤为流行,一片子、昆仑子等曲名,皆王维律诗被李龟年等人作歌而有之,李太白奉旨所作清平调三章,在太白看来,也无外乎是做了三篇七言律诗而已……”

    “律词一道说始于教坊内,不完全准确,然而却也不能否定,宋人道:因旧名(唐教坊名),另倚新声,由此也可说明。律词初为长短句,后为诗余,其后才称词。”

    “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此为前宋叶梦得所载出使西夏归国的使臣所言,诸位真的认为柳永的词天南地北数千里,所到之处方音不同皆能歌吗?能歌的一样吗?”

    杨慎问道:“那此话该当何解呢?”

    徐秀道:“说繁也不繁,柳永开律词慢调之先,词有“住”(即拍),依据字声行腔,即可歌也。”

    简单的讲,通过字的音调通过词中的拍,换歇,就可以唱词了。

    董玘拍了拍手高兴的道:“只要得到柳永的律词,便可以根据文体按节而歌,而旋律怎么处理,依据字体行腔来唱或者咏唱,至于唱的好听不好听,则就因人而异了,唯有识字的乐者,上等歌姬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