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5 (第2/4页)
来也奇怪,小东西刚出生那两天明明还喝了一些奶粉,现在反倒不吃了。要是萧清韫喂可能还能勉强喝一些,换其他人喂,就算喝进去了也会吐出来。 萧清韫点点他的小鼻梁,你能拒绝奶粉,我还不信你能拒绝有滋有味的其他食物。 就在萧清韫过着上学、奶孩子的日常生活时,时间也一晃而过,很快两个月就过去。 元旦前后本是同学们认真复习,全心准备期末考试的日子,但却被一篇文章打破了平静。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纷纷加入了讨论行列。 第66章 高校永远处于最关注国家动态的行列之一。从三中全会结束后,就隐隐听到一些改革的风声。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这篇文章像是一个信号,国家要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同时传开的,还有1978年11月,江淮省□□萧斌在江淮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政策。 围绕着改革和发展,萧清韫所在的首届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被翻天覆地的变化刺激着,心境随之剧烈变动。同学们热切讨论着:人民公社要不要改革?家庭联产承包是进步还是倒退?过去我们被教育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到底允不允许搞私人企业?企业是否应该追求利润? 萧清韫虽然以前不是经济专业,但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多少少还是有接触的。在此之前,萧清韫觉得拥有两世记忆的她已经很有“前瞻性”了。但亲身加入讨论后,这些思想的碰撞,让她对许多老师和同学佩服到了极点,也对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