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57 (第3/4页)
又把目光转回了钟楼,梁峰满意的点了点头。制科不日就要张榜,这东西应当能让入宫觐见的新科士子们,大开眼界吧? 作者有话要说: 梁少说的仪器是宋代苏颂监制的水运仪象台,钟楼描绘也参照原型 第364章 开明(2) 今岁制科共有十二科,超过千人入试, 取中一百三十八人。入选率着实不低。作为吏部左侍郎, 温峤也早早得知了中榜名录。其中特奏科取中的三人, 更是抢眼。 这三人中有两人为县令,一人为郡长史, 都是自并州制科入官。不过跟以往的寒门任卑官不同,只要考取特奏,台省亦可去也。加之从各地郡学到崇文馆, 四品以下官宦, 也可荫补一名子弟考试入学。未来必定有更多寒门士子, 通过常科进入官场。若是再多几个进士出身的寒士,中枢的世家还能占据多少呢?况且还有那“不历州县, 不拟台省”的新政。 这一步步的改变, 让北地世家警醒了起来。立国之初, 恢复九品官人法的举动, 看起来更像是权宜之计。就算有再多的世家子,因乡品得了清流起家官, 不能进三省, 又有何用处? 而这些改变, 对于任职吏部的温峤而言, 更是敏感。 在天子登基之后, 原先并州六司中的司吏,一跃超过司户,成为六部之首。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铨考, 皆有吏部负责。这权职,足以惹人心动。偏偏吏部尚书乃是有从龙之功,且为太子开蒙的崔稷崔公乔。上党崔氏跟清河一脉无甚联系,乃是寒门。诸世家就算想疏通关系,对方也未必搭理。 因此温峤这个吏部佐贰官,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