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_分卷阅读54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7 (第2/4页)

欠, 但是其人入朝,有着代表性的意义。他的父亲王仪死于司马昭刀下,因而不臣西晋,三徵七辟皆不就,隐世授书。其人至孝,博学多才,又名望极隆。几十年对司马氏不屑一顾,如今梁峰一招既至,可不是块金字招牌?

    得梁峰重用,王裒也极为尽心尽力。治国他可能尚无经验,但是对于古礼研究,并不逊任何朝臣。

    “陛下乃天授王命,自当先祭皇皇帝天。进天子位,随后进尊位。”王裒的理由极为充分,侃侃而言。

    这话,也就扯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怎么登基?

    梁峰的登基仪式,必然不同于其他皇帝。没有禅让,没有诏书,靠的只是“天命所归”四字。这样的情况,只在汉高祖时发生过一次。但是汉初五礼不全,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其他皇帝,或是在柩前继位,或是在太庙登基,随后再南郊祭天。就算是曹丕、司马炎,也有着禅位诏书,可以为自己正名。

    偏偏梁峰什么都没有。如此一来,上天的旨意,也就是圜丘的意义,就更为重要。先柴燎告天,登天子位,随后奉玺加冕,进尊位,也能显出名正言顺。

    对于这些,梁峰倒是并不在意。说白了,不论是圜丘还是郊天,最重要的还是配飨祭祀的问题,是香火传承。他一个五讲四美的现代青年,怎会在意身后事?不过分合,倒是牵扯另一个问题。

    思索片刻后,梁峰终于道:“南郊应与圜丘立一坛,分二祭。坛位唯一。”

    这也是后世留下来的传统。就像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换句话说,天坛就是圜丘和南郊的合体,而地坛则是方泽之祭。顶多分几个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