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_第26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2/4页)


    “这些人是怎么回事?来找你的?你招惹他们了?”姨母刘氏低声询问。

    “是啊,言儿,这可如何是好?你舅父他们都不在,要是出了事……”舅母脸上惶恐。

    邱言笑着道:“不碍事,都是些小人,小人下达,见势忘义,善见风使舵,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他们今天过来是好事,交给我就行了。”

    王巧儿被晾在一旁,见邱言浑没将自己等人当回事,话语间更流露出鄙夷,他不禁怒火中烧,仗着人多势大,踏前一步,就要发作。

    只是,还没等他的话说出口,旁边就有一个阴测测的声音响起——

    “邱公子,好毒的口舌啊,不知在你心中,我是不是也算小人?”

    开口的,正是那李姓兵卒,他前行一步,嘴角含笑:“那日,你诓骗李某,说自己是游学归来的学子,我一时不查,放你入城,结果昨日才知,你哪是什么学子,明明连秀才功名都没有,是个从南边逃过来的难民!你说,这欺瞒之罪该不该罚?”

    “当然该!”王巧儿在旁附和起来,“若是不罚,那还有王法么?让我这些良民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就是!该抓!”

    “李爷都敢骗,这还得了!”

    “刘怀、刘越都被赶出潘府了,这穷措大还有什么好依仗的?”

    “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时候!”

    “好一句‘良民’,好厚的面皮,这颠倒黑白的功夫,你王巧儿算是造诣不凡,”邱言闻言,转过身来,直视王巧儿等人,“还未请教,邱某犯的是什么罪?莫非,在咱这大瑞国,连‘逃难’都成了罪名,不知太祖‘立仓救灾’的律令何时变了。”

    逃难当然不是罪名,但历朝历代对逃难流民都深有戒备,以防民变。

    只是,远宁府境内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