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9 (第3/4页)
动扶持,也万没有在对面开口求助后还推三阻四的道理。然两国烽火百年,积怨甚深, 个中隔阂并非只靠一次和亲就能够消弭, 况邻国交战,大鄞作壁上观,本是最便于坐收渔翁之利的一方,草率站队, 应援敌金,无论最终结果是成是败, 于本国而言都是劳民伤财,弊大于利。 当然, 除以上两点考量外,另一事也是官家始终按兵不动的缘由——金国使臣的一再造访。 大鄞、大辽结盟, 受威胁最大者,莫过于正于东北崛起的大金。大金一国,本就系女真族人反辽而建,和大辽仇隙之深,不需赘述。早在建国前, 其首领完颜燊律就已把“灭辽兴金”的口号喊得震天,建国后的诸多战事,亦是专门针对此宏愿铺开,是以短短数年之内,就能鲸吞至嫩江一带,建都会宁,使大金成为大鄞版图上仅次于辽的一大邻国。 这样雄心勃勃、立建大业的首领,当然不可能眼睁睁看大辽与大鄞结盟而不作反应,只是,无论是辽国的皇帝,还是国朝的官家,都决然想不到完颜燊律对这一场联姻的反应会如此之快,声势会如此之猛。 大金的铁骑就像一群破笼的困兽,半年之内,横扫千里,所向披靡,把一度在大鄞国军面前叱咤风云的辽军硬生生逼退至皇城之下,而今,甚至面临着弃城南逃的耻辱和危机。 一个是相知甚阙、但显然不容小觑的劲敌;一个是积怨百年、如今貌合神离的宿敌。前者求合作,后者要援军。大鄞被夹在其中,既不愿和前者结仇,又不敢和后者反目,更不能的,则是迟迟徘徊于这二者之间不做抉择。 今日,很大概率是大金、大辽这二国使臣最后一次莅临京中,如果大鄞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