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5、第 135 章 (第4/5页)
遗余力,其他人等哪还敢做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毕竟这宴也吃了,皇宫的月也赏了,这吃人嘴软的,也确实该表示表示。 一时间,这些朝臣紧随其后,纷纷出声,皆按照蔡隽的标准为江南水利之事略尽绵薄之力。 一个个都只说捐一半俸禄,却不说捐多少银子,倒并不是这些朝臣没有闲钱可捐,而是只能捐俸禄。若是一口气捐银子,捐多捐少都是罪过。 捐少了,难免在大伙面前留下吝啬小气的骂名,捐多了容易引起帝王的怀疑,毕竟他们可都是清官。唯有捐俸禄,最是稳妥,即表达了自己为官清廉的作风,又彰显了自己对江南之事关心的诚恳来。 也唯有兵部尚书不畏世俗之见,在一片附和声中,一脸纠结地道:“臣对江南之事同这些同僚一样,倒是十分关心的,奈何臣家底实在单薄,比不得这些同僚,且上有老,下有小,全指望着臣的这点俸禄,臣方才细细算了算,就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怕也只能捐三分之一的俸禄出来。皇上和皇后娘娘莫怪。” 闻言,赵三思和顾夕照都忍笑对视了一眼,“孙爱卿快些请起,今日诸位爱卿能有此举,实乃让朕感动,捐多捐少,都不打紧,江南的百姓是大昭的子民,诸位爱卿亦是,更是大昭的顶梁柱,怎能为了江南的百姓就苛待了你们?孙大人不必介怀,三分之一也是您的心意。” “皇上所言极是。”赵三思的话一落,坐在女眷之首的明昭公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