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第3/6页)
才的人。他招致天下贤才以为宾客,修了传世名作《淮南子》(也称为《鸿烈》或《淮南鸿烈》)。《淮南子》共二十一卷,阐述和改造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塞翁失马”的典故就是出自这本书。 不过,刘安修书的目的并不单纯。武帝是崇儒的,他接受了董仲舒“大一统”的理论。这个“大一统”就包括政治的大一统,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就是一般的诸侯王对此也会非常反感,更别说刘安这样有心造反的人了。因此,他修《淮南子》,用道家思想做鼓吹手,是为了从理论上、思想上来对抗武帝的崇儒和大一统。《淮南子》所阐释发展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就是为了反驳武帝的“有为”政治,给诸侯国的存在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合理性。 当然,造反不可能光凭一本书取得胜利,所以刘安日夜都在秘密地招兵买马,等待时机。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由于他“崇儒抑老”的新政推行太过急切,引起了好黄老之道的祖母窦太后的不满。刘安选择在这时候入朝,就是为了打探长安城里的消息,怕自己错过了夺取政权的时机。 这时候的武帝根基不稳,非常危险,连他的心腹、母舅田蚡都采取了骑墙观望的姿态。田蚡对刘安说:“现在皇上还没有儿子,王爷您是高皇帝的孙子,仁义道德天下莫不称赞。一旦皇上有个三长两短的,那么继承皇位的舍您其谁呢?”刘安听后非常高兴,对田蚡大加赏赐,田蚡固然也是乐不思蜀,两人都在心里各自盘算。 武帝身体一向强健有力,且当时不过二十出头,何来“三长两短”之说?可见,当时的空气里有着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