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七国之乱 (第1/7页)
面对吴国势力一天天的壮大,晁错对刘启说,高祖皇帝分封天下,齐王封七十多城,吴王封五十多城,楚王封四十城,天下都给分去了一半。吴王因丧子之故,称病不朝,于法当诛。文帝宽厚仁爱,恩赐吴王手杖,刘濞不知悔改,骄横反增,公然开山铸钱,煮海为盐,广招天下亡命之徒,这就是谋反作孽。事到如今,你削藩,他要反;不削,他也要反。如果即刻削,他早反,准备不充分;如果不削,让他准备充分,祸害就大。晁错分析有理,刘启答应削藩。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晁错借楚王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jianian污服舍,请求诛杀。刘启赦免刘戊,但削了他的东海郡。接着,晁错又借罪削赵王刘遂的常山郡,借胶西王刘卬卖爵之罪,削刘卬的六个县。刘戊、刘遂和刘卬实力不足,不敢挑战朝廷,一起将目光投向实力最强的吴王刘濞。 朝廷削刘戊、刘遂和刘卬的封地后,刘濞自知有罪,担心被削,准备举兵造反。刘濞想除勇猛的胶西王外,诸侯王不足与谋。刘濞命中大夫应高游说胶西王,说刘启任用jianian臣,听信谗言,更改法令,擅削诸侯,越干越猛,吃完糠必然要吃米。吴王和胶西王都是知名王侯,时时被察,连活动自由都没有。吴王已经二十多年没朝见皇帝,日忧被疑,难以自白,整天胁肩累足,惶惶不可终日。吴王曾听说胶西王也有过失,朝廷表面借过失削地,只怕不仅如此。应高言论有理,胶西王害怕被削,问应高该怎么办。 应高回答:“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趋,同利相死。现在你和吴王同忧一事,何不趁此时机,捐躯为天下出害?” 胶西王很害怕,说宁愿死也不敢造反。 应高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