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六一 无欲常教心似水(1) (第2/5页)
从世庙至今也近百年了啊!怎么国家养士反倒越养越少呢? 吴甡踩在宫中的金砖上,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职房。 职房的地砖下已经烧起了火,整个房间带着暖意。 九月间的京师对吴甡这个年纪而言已经很冷了,还好皇帝陛下在办公条件上从未苛待过臣属。 吴甡拿起桌上的公文,目光一扫就从制式统一的文本中挑出一本,正是国子监请求增加经费的奏疏。相比现在轰轰烈烈的大学、学堂,国子监就像是个被抛弃的孩子。每年拨给国子监的经费少得可怜。 别说跟经世大学、杏林大学、武备大学、海军大学这样的“嫡亲儿子”比,就连京师讲武堂这样乡学级别的学校,拿到的拨款也比国子监多。 以前国子监还可以卖监生名额,现在大家发现新学出来的学子更容易当官,尤其是考法政学院或者行政学院,出来稳稳当当就是个官员。如果抱负大些的,还可以去新拓地担当主官。若在海西那样的蛮荒之地,出仕就是个知府。 从隆景元年开始正式衡定的民爵也渐渐普及,只要纳税额度高,就能获得子、男之爵,形同贵戚。就算纳不了那么高的税,当兵、做工、乃至务农,男人只要有正经营生,女子只要嫁得夫婿,就能拿到“公士”的头衔。 这公士虽然没有免税的优待,但却能在大明境内畅行无阻、见官不拜。还可以不以“小人”自称,更能够合法穿着绫罗绸缎。若是放在嘉靖朝之前,这就是个不完全版的生员啊! 真正的生员也只不过比公士多免了二石税粮罢了。 这种情况之下,用不了多久,别说没人参加科举,就是看四书五经等等元典的人恐怕都不多了。 当年汉武帝并未禁毁百家,但因为只有儒生能够做官,所以诸子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