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六三 无欲常教心似水(3) (第4/5页)
又是被谁吃的呢?另一个时空的二十一世纪可早就没礼教了。 所以刘宗周说这是海女继承了父亲的偏激性格,似乎很难反驳。 “陛下,曾参是孝子,而其父曾晳尝以木椎椎其首,几近于死。”刘宗周见皇帝无言以对,放缓了口吻,像是给蒙童授课一般:“孔子对曾子不知逃避的做法甚为不满,不许曾子入门受业……” 朱慈烺不由心头一颤,这是他这辈子五岁时候就学过的“课文”啊! 曾子受杖的故事载于《孔子家语》。具体内容是曾子在劳作时伤了秧苗,他父亲曾晳就以大杖打他。曾子本是个孝子,又因为自己做错了事,甘心受罚,被打得倒地休克,良久才醒来。 曾子醒来之后,首先是向父亲请罪,因为自己做错事而让父亲劳累教训了他。然后曾子又鼓琴而歌,表明自己没有大碍,不让父母担心。 乡邻们都认为这是真正的孝子,大为惊赞。 孔子知道之后却很生气,不许曾参入门学习。曾参十分惶恐,只能请其他同学前去请教。 于是孔子讲了舜的故事。 舜的父亲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但当瞽瞍要杀舜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这样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舜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也尽了自己身为儿子的本分。 而如今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易地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曾参听了之后,自然是深深悔恨自己的“不孝大罪”。 朱慈烺终于领教了大宗师的水准,那是可以用最简单的道理和故事让人无语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