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_第1149章 反扑与较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9章 反扑与较量 (第7/8页)

人说区别对待,有失公平。”

    “就是让他们觉得不公平。”冯都护面容沉静,“就是让他们知道,从学堂考入学院的学生,才是正牌皇家学院的学子。”

    “就是要比举荐上来的学生,更受朝廷重视。”

    科举就算有再多的弊端,但它仍然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了。

    它对一个国家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还是要看统治者想用科举达成什么目的。

    拿唐朝前期的科举来说,主要是以“时务策”为主。

    因为它涉及国家社会现实问题,这就让读书人不但要熟读经书,同时还要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除了科举,武则天甚至开创了武举。

    这让科举选才在唐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可惜的是,宋的重文轻武,不但阉割了儒学,同时还利用科举钳制读书人的思想。

    这给后世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头。

    最后导致明清的科举,渐渐地发展成八股文考试。

    让读书人变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能满嘴“之乎者也”。

    与汉唐时仗剑游历天下的读书人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不过就算是明清时代,科举也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入仕方式。

    行卷,荫官,捐监等等,都是进入官场的补充方式。

    但不管是哪一种,它们绝大部分时候,地位都没能超过科举。

    科举入仕的官员,就是要比别的方式入仕的官员腰杆子硬。

    冯都护最终所要营造的,也是这种效果。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科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