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_第1163章 粮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3章 粮食 (第4/8页)

 因为蜀地南部这两年开始推广双季稻,抵消了一部分减产。

    但汉家天子怜悯子民多灾多难,还是下令减少征收上半年的赋税。

    此举让士吏百姓大是赞扬,称赞阿斗有明君之风。

    特别是蜀地,不少人家纷纷表示,陛下终是不忘季汉开国之地的乡亲啊!

    正好今年可以多卖一些给吴国,你说能不交口称赞嘛?

    只是由于关中并州等地,经过这三年来的整治,已经开始恢复了民生。

    朝廷整体收上来的赋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些。

    相比于季汉的波澜不大,吴地则是哀嚎一片。

    大江以南,大多是种黍和种稻,也有种菽,少有种麦——也就是说,江南之地,夏粮极少。

    而无论是黍、稻、还是菽,大多都是始于四月,最早也要收于八月,迟则到十月。

    (注:在三国时代双季稻还没有传开,所以江南的水稻只收一季,而中原可以夏收麦秋收黍,这也是古代北方比较发达的原因。)

    而现在,从荆州到江东,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昔日良田,不是因为旱情没能及时播种,导致荒废。

    就是强行播下去的庄稼,也因为水分不足,长势矮小,根本没有办法长出实子。

    把珍贵的粮种种了下去,最后却是得到这种结果。

    让不少农人蹲在地头,看着比往年要矮小一半的庄稼,最后忍不住地抱着头嚎啕大哭。

    镇守南阳郡的诸葛瑾,知道事态紧急,连忙前往武昌,对荆州牧陆逊建议道:

    “荆州粮食欠收,已成事实,今年百姓必然是难以裹腹,还请上大将军奏请陛下,免收荆州赋税,并想办法赈灾才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