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7 (第1/4页)
您算一个,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付盛林院士算一个,他的助手许宴算一个,差不多了。” 周诚不是学术界的愤青,他清楚学术界的规则,如果不是他送了国防科大一个‘超高水材料’的突破,他在国防科大做实验怎么会那么容易? 一个人想要在一个环境中生存,首先是要适应环境,等有能力做出改变的时候,再考虑改变环境。 “付盛林和他的助手都给共同作者?小周,你和老徐的关系也不错,他这两年应该会再冲一次院士评选。” 把烟头抿熄在烟灰缸里,陈向阳院士有些难为情,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爱说,“你知道的,老徐做的是发动机技术,很难突破,技术的革新没少做,但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却拿不出来。” “你看要不要给他一个共同作者?如果能在质子刀的成果上署名,那证明他已经靠近了超精密铸造的门槛,对他再上升一步有很大的帮助。当然,选择权在你手里,我就是提个建议。” 徐仁宗教授确实有点惋惜,如果他当初换一个研究方向,凭借他的天分以及努力,早就评上院士了,可惜他当初从一堆研究方向中挑挑拣拣地选出了最难的一个,被卡在瓶颈上许多年……他的年纪比陈向阳院士还要大上一些,可陈向阳院士都已经当选多少年了,他还只是一个享受□□津贴的二级教授。 周诚道:“不用,那个混合动力推进的发动机就能帮到徐教授了,当初您把那篇文章发给徐教授,他这么长时间还没回应,想来是实验挺顺利的,等消息吧。” 陈向阳院士这会儿才想起来,在周诚的博士研究方向确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