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39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6节 (第5/6页)

才能作出具体叙述,重德行而弱才能。

    曹魏品乡论,弱考状而重乡党的评语。郡守根据乡人的评语,分为不同品阶人才,向中枢推举人才。

    时天下初安,上任地方的郡守需依仗士族治民及收取地方百姓赋税,尤其是曹cao为了安抚地方,故而郡守人选多由名士及乡贤出任。

    因此曹魏所推行的九品官人法,实际上仅是对孝廉制度的补丁,而非作出大版本更替。故而产生的弊端影响,几乎与孝廉制相同。

    这般评选制度下,太守贤德,则所举荐的人才多是贤能。且由于话语权在地方基层,随着时间推移,渐被地方士族所掌控。

    这也是为什么,霍峻、鲁肃常言,如果他们归降曹cao,以他们的地位,仅能从事郡中曹吏官职。若是运气好,资历能熬上去,他们则能累入州郡为官。指望能成为中枢大员,比肩中原大族,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如上所述,九品官人法的推行,实际上强化了地方士族的话语权。

    至于曹cao父子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为何能衍生出魏晋时期的门阀大族?

    这就与司马懿推出的九品中正制2.0有关。

    历史上曹叡去世,司马懿已是察觉到地方大族话语权太重,非常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弱化中枢的权威的倾向。欲将品选人才的权利转移到中枢,即设置州中正。

    早期曹爽力主旧策,否决了司马懿政策。但在洛水之变后,司马懿执掌了朝堂大权,加因有个人私念,则继续推行九品中正制2.0。

    品选人才的话语权被中枢所掌握,凡皇权衰微之下,则就容易形成经久不衰的门阀大族。

    今曹丕急不可耐的推行九品官人法,非是不知其制的弊端,而是他知自己资历、威望不如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