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8节 (第6/7页)
笑了笑,说道:“君不仅有韬略之能,亦有治国安民之才。今后君若有良言,当多多上奏,为朕分忧。”“诺!” 在刘备眼中霍峻当真具备出将入相的能力,而非简单的武夫大将。尤其是霍峻提出的几件建议,为他解决了大量的麻烦。 第一件事,在他入主荆楚时,霍峻建议迁治武汉,避免重楚轻吴,荆、扬二州失控。 须知南朝之时,荆、扬之间争斗非常剧烈。孙权身为强主,他看出了荆、扬二州会引发的问题,故而迁到武昌,欲齐治吴楚。随着江东士人强盛,孙权不得已重新迁回建业,让太子治武昌,理荆楚事。 刘备则用楚人而减少吴人的影响,成功将首都安在武汉,从而齐治吴楚。 第二件事,霍峻多次提出稻麦耕作,让司马芝为劝农使,百姓大力耕作田亩,革新生产力,极大丰富粮草储备,让南汉不再为粮所烦恼。 第三件事,霍峻提出强干弱枝的方针,检选诸将部曲精锐,以供中枢,极大增强武汉的权威。 革新选官制,以及废州、郡长官辟权则就不用多说。不是南汉正在推行的制度,便是即将推行的制度。 刘备通过这几件事,不难看出霍峻的政治才能,即便不及诸葛亮,但也是当世拔尖水平。其高瞻远瞩性,非常人所能比。 刘备抿着茶水,问道:“仲邈远居江淮,今时归国,可知朕为何招君入京?” “陛下召臣,莫非是为北伐之事?”霍峻问道。 “然也!” 刘备如实说道:“朕欲兴兵北伐,但孔明与诸卿以为今时政令初通,百姓渐安,不宜大动干戈,以免前功尽弃。” “那陛下之意是?” “孔明之言有理,今时之政,不宜前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