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8节 (第8/8页)
留,用于明分上下级等级顺序。 今脱离九品中正制,施行九品官制几乎没有任何危害,就是看刘、葛二人愿不愿意了。 第497章 马超乞降 秋,武汉行宫。 刘备端坐龙榻上,浏览着诸葛亮所上多达两千多字的奏疏,通读了好几遍,方才理顺奏疏中的内容。 沉吟少许,刘备问道:“孔明欲行九品官制,以明进退之序,朕以为可行。然疏中所言置中平官,以为辨分地方贤士,举选孝廉,当为何意?” 那日霍、葛详谈官制,在深思之下,诸葛亮决定剥夺郡太守的察举孝廉的权利,改由中央任命中平官,下到郡县举选孝廉。 县里士人五经通一经,称为廉士;士人拥有廉士身份,可以到州郡入学,再由中平官考核为孝廉;成为孝廉者,十月份到京师参与端试,由尚书台出试卷,多中取优。 孝廉不中者,退回原州郡,或是在京师文学观进修。 通过端试的孝廉,再通过尚书台吏部的考核,才能被委任为官职。 当然这制度仅限于察举制,两汉时期的任子制,或许知道阻力太大,霍峻没去提,诸葛亮也没打算改。 任子制,实际上是保证高级官吏的子嗣出仕权,即汉律曰:“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若废除任子制,可以预见不仅是刘备会反对,满朝文武诸卿也会反对。 功臣们随刘备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多是渴望富贵延绵于后世。今任子制废除,文官辛苦一辈子,子孙富贵还无法保证,他们还干个屁。故而其阻力之大,非霍峻所能推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