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39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8节 (第6/8页)

思之色,说道:“天下士人何其多,岂能都让尚书台端试辨贤?需让州郡协助辨之,良者上,劣者下。”

    “但让州郡辨之,则又如举孝廉般,重德而弱才。不严加辨之,岂能为官?”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曹氏行九品法,品乡论而举孝廉。今我大汉可效法改之,如不分寒门高贱,皆可至县举孝廉。州郡分行家法、课笺奏,名居前列者为孝廉,入中枢再行端试。”

    闻言,诸葛亮眉头紧皱,说道:“县举孝廉,可弱郡守之权。但这般举才,则是重才而弱德。德行不足而举官,必坏国政。”

    德、才是汉代选官的核心争论点,举孝廉就是举有品德的人。毕竟在汉代执政者眼中,唯品德出众者才能任官。

    霍峻这种直接以考试要选拔孝廉的建议,则是有违诸葛亮的用人准则。

    “那以孔明之意是?”霍峻问道。

    “郡需考德行,德行不足,则不足以任官。但若与旧时同,则有断寒门上进之途。”

    抚扇而思良久,诸葛亮说道:“可如仲邈所言,不论寒门亦或高门,皆可至县预试,五经中通达一经者,准至郡试孝廉。郡究孝廉品德及学识,及入州学馆进修。十月时,孝廉随各郡赋税吏卒赴京师,至端门试才学。”

    南汉不同北魏,南汉国内大部分官吏在非大士族出身,且加之刘备、诸葛亮非大士族,对寒门、大士族无歧视心态,反而欲多用寒门士人。

    为了不让郡守垄断举孝廉的权利,将选拔人才的任务下放到县,郡唯有考核士人的权利,而无选拔士人的权利,从而削弱太守的察举权。

    五经通一经属于是低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