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0节 (第5/8页)
粮,如我军兵粮不济,为之奈何?”法正反问道。 刘备停下脚步,果断说道:“今贼无粮草之忧,而我军暂有漕运供给。今得早熟之麦,能否助我下关中否?如不能下关中,得之,与我有何益哉?” 刘备不夺民粮,非性情仁德迂腐,而是有仁德与政治双重的受限。 仁德上,刘备不能说爱民如子,但他却能说尽量善待百姓,不屠城,不残暴虐民。 今入关中,如果夺了百姓的口粮,则是意味着这些百姓下半年及到明年春天,恐怕都将无粮可食,会因刘备而改变命运,故于心不忍。 政治上,刘备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帜,他政策上必须要比曹魏更加宽和,才能收获民心。若行为比曹魏更加残酷,那些关中士民还不如呆在魏国治下。 且随着战事的发展,刘备意识到速下关中,已是不太可能。关中太大了,锁不住潼关,打下长安,依旧会面临曹魏大军。若无士族、百姓相助,南汉在关中站不住脚跟。 与刘备想法不同,法正则是利己之事,他皆愿为之,不管受损对象是谁? 闻言,法正微叹了下,却也没再说什么。 如实而言,百姓本就疾苦,夺了口粮,必然挨饿受饥。且早熟麦禾非双方决定胜负的因素,汉军破不了白鹿寨,纵粮再多也是无用。 顿了顿,刘备看向法正,问道:“孝直,据伯言书信所说,马超席卷陇右。今能否令其出兵陇右,助我大汉谋克关中。” 法正捋须而思,苦笑说道:“马超无情而寡义,借我军而起事,言行不一,言出陈仓,实取陇右。今得陇右,恐会整修内事,岂会全心助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