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4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2节 (第2/7页)

中间水泽、湖泊皆是军屯之地。

    今为了安顿江淮旧民,考虑到舒县远离寿春,临近巢湖的地理环境,以及七门堰的丰富水利条件,舒城最合适用于安顿归淮的民众。

    “七门三堰欲开多少顷田?”霍峻问道。

    “三堰全开,二千两百余顷,分万户民众。”蒋济答道。

    霍峻望着舆图上的河堰选位,皱眉问道:“我恐归乡淮民不足万户,今开田二千两百余顷,恐有浪费人力之嫌。不如先开七门堰,寻观人数再修乌羊、曹责二堰”

    治理地方,霍峻常顾忌会造成行政浪费。今为安置淮民,上马大工程,不怜惜民力,若所归乡百姓不多,必定会浪费民力,以及损耗大量钱粮。

    “不然!”

    蒋济摇了摇头,说道:“中汉之末,天下战事四起,淮人南奔荆、江、扬三州者不少于数十万之多。如淮南大兴,岂无数万百姓归乡?”

    说着,蒋济拱手说道:“都督,世人言上行下效,主行客从。如都督欲令淮民归乡,可劝南渡诸卿迁家归淮。时上者迁居,渡淮民者当纷纷南归。”

    霍峻踱步微思,蒋济所言虽是简单,但如何让南渡的淮泗籍贯的将领文武归乡搬回来,则就是不小的问题。但是如果中高层淮泗人不回家,欲大规模复兴江淮,则就怕是空谈。

    江淮不大规模复兴,霍峻欲想北伐中原,其后勤补给则就是大问题。

    “容我写信与步荆州!”

    霍峻停下脚步,说道:“步荆州临淮人,其左右不少淮泗乡人。如能让步荆州迁族归淮,则能令大量淮人文武归乡。如按子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