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2节 (第2/7页)
夏历史上无不是赫赫有名之将领,其最为典型者莫过于李世民。 受结果论影响,众人或许以为李世民常是以进攻取胜,实则李世民多以防守而取胜。 李世民最常用的战术,先与敌寇展开对峙,而后发现敌人漏洞,设套或是用骑兵冲击而胜之。 故李世民在点评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决时,其语气中之所以有瞧不起之意。实因在李世民看来,防守不是目的而是取胜手段。司马懿应当用防守去取胜,而非单纯防守。 当然了,攻守转化之术,看似简单,欲掌握起来,实则非常困难。战场上影响胜败的因素太多了,如地形、气候、兵源、将领等相关因素。而优秀的统帅,往往能将这些因素了然于胸。 赵括惨败长平,马谡兵败街亭。其本质是在于赵括、马谡无法控制战场局势,难以掌握攻守转化。 随着霍峻所经战事越多,他对攻守一体之本质也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甚至说已是融会贯通。且在历史原有战役的基础上,霍峻更能发现原有战役之不足。 以钟离之战为例,韦睿所用的战术不可不谓出众。然其亦有不足,即无法满足霍峻兵破寿春之愿。 如此之下,加之其他因素影响,霍峻注定无法复刻韦睿之战术,需要更深入去思考兵马布置,利用战场的其他因素去影响战场结果。 故霍峻从来不排斥自己记忆中的战役,因为那些战役往往可以帮他查缺补漏,也能让他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 孙权放弃琅琊、东海二郡,聚兵固守穆陵关。霍峻隐约知其有诈,也决意出兵二郡,本质是在对自己的自信。 霍峻相信他能在孙权的进攻中,寻找到取胜的突破口。而他的防守会让孙权无计可施,挫败孙权的阴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