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13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节 (第6/9页)

,霍峻才逐渐了解南方耕作的方式与现代完全不同。历史书上提及的人口南下迁徙,根本不是江南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真正让江南经济起飞的关键因素在于远超北方的作物产量,足够养活更多百姓,养得起更多闲人。

    那问题来了,霍峻对水稻的进化史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一年两熟的水稻如何出现的。但幸运的是他还知道可以尝试麦稻轮作,夏收完水稻,让百姓种植冬小麦,以为轮作,增加亩产。

    司马芝点了点头,说道:“府君,耕作技艺,芝常带人下乡劝农。今若精耕细作,还缺耕牛。缺乏耕牛,人需负犁具而行。”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耕牛缺乏,峻已向荆楚求购。峻观农事已久,窃以为可让百姓于稻田丰收之后,令百姓种宿麦越年。一年二熟,百姓可得丰饶。”

    “种植宿麦?”

    司马芝若有所思,说道:“中原之人种以豆、粟,秋冬种宿麦,越明年则收,二岁三收。今江南若种植宿麦,则春种水稻,秋种宿麦,即一岁两收。”

    说着,司马芝眼睛一亮,说道:“若是能成,则田野亩收将增数成!”

    第187章 宿麦与临盆

    宿麦即冬小麦,其种植起于战国,在西汉成为官方力荐的救灾作物。昔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发大水,汉武帝派遣谒者劝种宿麦。从那时起,在关东地区冬小麦与粟逐渐成为北方的主食。

    实际上两汉以来关东士族、豪强能迅速崛起,并且成为东汉的核心话语集团,与武帝时下诏关东种植宿麦有极大的关系。

    即如后世的江南一样,关东有了宿麦作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