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4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7节 (第6/8页)

叡思索片刻,正儿八经说道:“以先帝之业绩,可选‘徽’为谥,称魏徽帝。”

    “诺!”

    别看曹叡多恨老子败坏家产,但始终不好用恶谥。用平谥与曹丕,算是为曹魏保留点颜面!

    《汉纪·高宗孝光皇帝纪》:“帝令著作郎司马昭撰修《河阳国志》,帝观昭所修国志,见伪魏主传多有诡谲,帝大怒,暂废修志,历数年,令陈寿重修之。”

    《河阳国志·魏中主志》:“昔丕薨时,其臣冠以‘徽’谥,旧修者昭,私冠以‘明’谥。论曰,丕性擅专,好内怠政,宠倖父妃,近重jianian邪,杀贤远能,劳师乱军,几坏国事。故逆魏之亡,不亡于叡,而亡于丕。而昭私以明谥之,然察其事迹,不谓‘炀’而谓‘明’乎?

    第623章 江陵县公

    武汉,黄鹄台。

    台阁间,刘禅负手背腰而行,左右近侍跟随。

    眺望江畔被夕阳所染的景色,刘禅感叹说道:“登黄鹄台而望夕阳之江景,江水东流,千舟万帆,是谓人生之一绝。”

    说着,刘禅抚摸受潮的木栏,无奈说道:“武汉虽处大汉通衢之地,寻常商贾云集,但一旦雨大风急,易受山水所侵,甚是惜哉!”

    在三峡大坝未修筑的三国时期,长江下游一直容易被洪水淹没,故而为了防止被河水淹没,很少有将城池直接建在长江边上,更多是建在大河湖泊的支流河道上。

    在南汉决定在武汉建都后,实际上武汉新城选址已经尽量避开易受长江淹没的地带。然即便如此,一旦遇见长江发大水,武汉必定会影响,仅是说影响大小问题。

    霍峻水淹寿春时,武汉被暴涨的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