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7节 (第4/6页)
早起来,入宫拜见刘备。 武汉行宫内,刘备坐于榻上,诸葛亮、王粲、马良等官吏分坐左右,交谈政事。 刘备裹着厚厚的大氅,问道:“今时值腊月,不日将至正旦,诸卿可有未奏之疏否?” “禀陛下,今断法虽已成,隐匿户籍悉出。但其中不少之事,宜当让陛下与诸君引以为戒!”诸葛亮说道。 “何事?” 刘备紧了紧大氅,说道:“与国有益之事,丞相但说无妨。” 诸葛亮持羽扇而指点案上的奏疏,说道:“执行断法以来,不少郡守上疏言,郡中旧吏多土人,不乏世族、豪强者。今行断法以来,或有吏曹渎职懈怠,亦或受贿不报。若非诸郡长官行严法,刺史巡检,断法则怕是难成。” 检索隐户何其难? 非诸葛亮、刘备动动嘴皮子,几州郡县会乖乖如实上报,也非大军屯驻要地,就能析出人口。 欲查隐户,需要强大有威望的中枢,吏治清明,上明下贤,确保行政机构运转流畅,才可以查出各郡县的隐户。 南汉的行政机构被诸葛亮打磨十几年,官吏多已换上自己人,加之刘备声望达到巅峰,今才敢动手检索隐户。 但检索隐户过程中,并非说一帆风顺,反而有不少波折出现。即诸葛亮口中所说,郡中基层的官吏大多来自豪强、士族,他们在检索隐户过程中,必然会渎职怠政,或是说知情不报。 南土除了江东外,益州、荆州几乎没有被打碎,不少郡县上仍保留旧时的官吏。这些旧时官吏具有巧言令色,贪利受贿等恶习。 诸葛亮为何执法森严,除了执行法律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