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5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2节 (第2/7页)

  “今河南空乏,明公假兵威以击诸郡,当为秋风扫叶之势,无夫可挡之。然若北取邺城,久挫于城下,明公声威将消,恐中国诸郡降而复叛,此非兵法之常理也!”

    “如伐邺未下,更待明年,谷物丰登,魏人足以恃城久持,而不知明公能否久居河南?故今当先下疲惫之郡,再图河北之地,时战与降,曹叡自择尔!”

    牵招以上所说的话,包含了两件大事。首先牵招为霍峻分析汉魏之间形势,表示魏国的衰亡是注定之事,而汉则因一统天下而能得民心。

    毕竟天下乱了太久,百姓士人饱受战乱之苦,他们已是渴望四海一统。当下汉有一统天下的趋势,自然能得到士民的拥护。

    其次,牵招为霍峻下一步的战略,指明了具体用兵战略。否认了直取河北的选项,建议佯兵渡黄河,以分曹魏兵力,为霍峻西进取京畿创造机会。之后再与陆逊配合,将黄河以南的疆域吃下。

    河南平定后,发天下之兵临河北,届时就是曹叡的选择问题,投降大汉,还是继续负隅顽抗。

    霍峻主动为牵招倒了盏茶,满意说道:“子经识大势,明兵略,可谓大才尔!”

    说着,霍峻笑了笑,说道:“昔先帝谈及子经时,赞不绝口,恨不得一同共事。”

    牵招面露惭愧,说道:“族人亲眷在河北,不敢远离。昔不能助先帝征战,招深感歉意。得闻先帝于楚建基,招喜不自禁。然食君之禄,为君尽事,望明公勿怪。”

    霍峻厚葬王凌的行为,以及犬吠之论,得到不少魏国降人的认可。毕竟他们很多人为魏国效力,不是因两国正统性问题,而是因地域性问题。

    牵招属于是典型的士族,他们无深刻的君臣等级观念,而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