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7节 (第8/8页)
思,说道:“九品之制是为曹氏笼络士人之策,更正孝廉重德轻才之旧举。我大汉效行旧制,郡守举孝廉,尚书台断其能。朕恐重蹈中汉之弊,如童谣言,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霍峻沉吟良久,问道:“不知陛下可闻阳嘉新制否?” “昔顺帝时,因孝廉、茂才所举非人,左雄则请奏‘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时因年号阳嘉,臣称其为阳嘉新制。” “时凡州郡所举茂才、孝廉,至尚书台端门,考其虚实才干,以观才能如何。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凡以上能中者,不拘年幼,不分老迈。” “左雄大行科考,时陈蕃、李膺、陈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三人名震天下,是为一世之俊杰。十余年间,中汉朝堂风气为之一振,后因左雄病逝,新制则被束之高阁。” “今我大汉初安,陛下为扬两汉之良政,不如改孝廉,重启新法。陛下分类别科,令州郡茂才、孝廉至尚书科考,以免丞相岁岁躬亲孝廉,亦能免重蹈中汉之弊。” 中国科考的启蒙非常早,非是起源隋,而是源于东汉末年。虽然左雄的新制持续时间不久,但对后世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即便是魏晋盛行的九品中正制,在推行一段时间后,因弊端的出现,曹魏也重启考试制度。 南汉长期是草台班子,刘备称帝不久,孝廉、茂才由诸葛亮亲自考核,不曾出过纰漏,刘备则没在意。 不过霍峻因有后世知识,时常有思考如何将科举制融合入察举制度,推动察举制的革新。今借着曹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以阳嘉新制为借口,正好推动南汉的选官制度变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