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6节 (第3/7页)
出深思之色,说道:“仲邈之语,我亦所思。但恐官吏欺上瞒下,阳奉阴违。” “如此当行考课之法,州刺史监督各郡守,各郡守有怠政或阳奉阴违者,一并处之,以正风气。” 霍峻朝着刘备拱了拱手,说道:“陛下,以丞相治政之能,上下齐心,不出一二年,隐匿户籍必然纷纷析出。且此策既是丞相所提,陛下不如择机问之。” “孔明~” 刘备微微颔首,露出了然之色,说道:“孔明既要推行此策,想必胸中已有所得。今朕且将仲邈之所言,书信与孔明,看孔明是否有不同之见!” “诺!” 君臣二人又聊了几句,侍从入堂来报,说道:“陛下,糜氏二公祭祖已成,今在府外求见!” “准!” 少顷,糜竺、糜芳趋步入堂,向刘备行礼。 刘备凭空虚扶,笑道:“子仲、子方此行归乡祭祖,以为何如?” 糜竺鬓角斑白,感叹说道:“离家二十余载,梓乡已然凋敝,乡人四散,难见友人。蒙陛下之福,所幸祖坟依在,竺得以率族人祭之。本以为终老楚地,不料有归乡之时,竺当拜谢陛下。” “无需多礼!” 刘备多有感触,说道:“昔日朕流落东海,幸得君举族资助。纵朕兵败流落,始终相随不弃。今二君归乡祭祖,足以慰二君奔波效力之苦。” 顿了顿,刘备问道:“二君北上东海,所经淮东是否太平乎?” 糜竺觉悟非常高,笑道:“时有霍督经略江淮,淮东岂能不安?竺已命犬子糜威率些许族人归淮置业!” 说着,糜竺语气加重,拱手说道:“幸陛下恩照多年,糜氏得以振兴。今淮东凋敝少民,竺愿献精壮门人四千与江淮,或为兵,或为民,皆由陛下、霍督安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