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1节 (第2/7页)
起义的上限被提高。但因关东豪强、士族膨胀,皇帝幼亡,其因党争而亡的概率更大。 因此别看秦到汉末仅四五百年,但实际上已有三种王朝灭亡的类型为前车之鉴。即秦因虐民而亡,西汉因纵豪而亡,东汉因党争而亡。 当下霍峻以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来粗略评判两汉政治得失,真就让刘备与堂中众人震惊。 刘备赞叹不已,说道:“朕与君相知二十余载,本以为尽知君之才略,不料尚有不知之处。出则亡敌国,纵横天下;入则知兴替,齐治百姓。出将入相,舍君之外,何人能及!” “臣粗鄙之见,如有谬言,望陛下见谅。”霍峻说道。 刘备捋着胡须,感叹说道:“孔明言中汉得失,与君所见略同。今听君不同之见,再思中汉覆没,朕深痛桓、灵二帝。无此二君,岂有何进、董卓、曹cao三者乱政乎!” 在刘备眼中桓、灵二帝就是让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若是出明君治世,未必不能存续东汉。 桓灵时期,凉州羌乱再起,为了平乱,重用凉州武人,因解决不当,边章、韩遂再起叛乱。因兵乱而崛起的董卓,由于灵帝处置不当,最终反噬东汉。 且在二帝时期,东汉党争达到高潮,外戚、宦官、士人三股势力互相交错,其矛盾最终在灵帝死后爆发。 霍峻略有深沉,说道:“陛下,秦人亡国,前汉鉴之;前汉覆没,中汉改之;中汉失国,季汉不可哀之而不鉴之。” “昔商鞅改旧制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季汉兴国而北伐,当从循商君之语。” “读史而知兴替,是为正道之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