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_分卷阅读58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6 (第2/4页)

结好背后的那位大人——那本奏疏,上得可谓是有面子有底子,实在万无一失、多方得利。

    至 于于廷益是否可能被人蒙蔽,又或者是阴错阳差,在南京逗留期间听说了一些传言,有了误解,且又恰好听说她有可能被立为继后,所以正义感发作,赶快上疏扯一 下徐循后腿——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那就绝不可能如坐冲天炮般直上到巡抚位置。试想宫中环境,和朝廷相比,简直简单得如小孩过家家,饶是如此,能在六局一 司混到编制的女官,哪个没有几把刷子?于廷益在江西断决数百案件,诉讼双方均心服口服,若无阅历城府,怎能如是?这样的人如果连风色都不会看,光凭一腔热 血就踏入后宫的漩涡里,早就被嚼吃得渣滓都不剩了。虽然这本奏疏的风险不大,但没有足够的利益,也很难请动他这个颇有影响力的御史出手。

    以 当时的情况而论,朝臣中不愿徐循上位的应该也有,起码东杨大人在知道太后主政后应该很是开心。废后时他的表现,别说后宫,连整个京城都早流传遍了,听说边 远小城还有人编了故事来说唱。不过他会否如此行事,又是不是唯一一个,徐循就不知道了,因为朝中还有一个看她很不顺眼的重量级人物——如今的礼部尚书胡大 人。

    虽然没有入阁,但他资历老,也备受文皇帝的信用,是被写入章皇帝遗诏的几位顾命大臣。废后风波时人好像还在南京,和身在江西 的于廷益联系也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徐循也无法想象东杨大人会对一个妃嫔的家族如此关注,雨花台徐族闹出的那些烂事,因地利之便传进胡大人耳朵里,那倒 是有可能的,一路传到京城落入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