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_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动手的理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动手的理由 (第3/5页)


    恍忽之间,当初最年轻的克格勃主席,回想起来了福尔采娃这一生的两次政变,第一次政变的时候福尔采娃守在莫斯科机场,挨个劝说委员们支持赫鲁晓夫,第二次则是断绝赫鲁晓夫的支持者,似乎文化沙皇有这样一种令人相信的魅力。

    “你不要忘了,加里宁市是莫斯科军区的后勤基地。你知道加里宁伏特加集团的分工么?”福尔采娃信心满满的介绍道,“其实这些工人是按照编制分工的,一条生产线都曾经是一个部队的战友。班长是组长,连长是股长,营长是生产主任。”

    加里宁伏特加可并没有打散退伍的驻德苏军编制,就是换了一个名字进行生产工作,人还是那些人,只不过暂时没有武器。

    谢米恰斯内还是给了福尔采娃一个建议,波德戈尔内的支持者不用找,当初谢列斯特作为乌克兰的一把手,对当地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找谢尔比茨基提拔过的人还差不多。

    “原来是这样。”福尔采娃一听点头,她还真不知道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斗争的内情。

    来,谢列斯特比其他的基辅政治家更为热爱乌克兰和乌克兰语。有一次他去一个州,注意到一条口号“提前一个月完成工程项目”,便不满地指出:“口号用俄语写,可这里干活的显然全是乌克兰人。”

    莫斯科对此类举动心怀戒备,认为这就是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表现。谢列斯特依靠的是乌克兰知识界的一部分人,这些人常常怀着痛苦谈起本民族的遭遇,并将罪责归之于俄罗斯。

    如果福尔采娃是支持契丹人的,那么这些乌克兰文化领域的知识分子是有用的,如果是支持紧急装填委员会,那么就不能找这些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