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01章 (第2/3页)
系,而在不能公布的文本中,英国对以芬兰为中转站来和苏联进行贸易中转。 和法国大张旗鼓的推行大欧洲理念不同,英国这一次虽然加强了和苏联的经贸关系,但也堪称谨慎。贸易协定当中涉及了,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燃料、矿砂和金属等商品,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在进出口中的比重均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再加上燃料、矿砂和金属,那么,其进出口的比重则要占一半以上。 以上领域加上伦敦的苏联商品展会上,被判断进口可以大大降低英国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的苏联商品,构成了这一次的经贸协定的核心。 “不知道这一次的协定签署,国内会得到多少好处。”外交大臣帕特里克完成了签署协定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颇有些如释重负。 “至少可以做出这种判断,让苏联的出口集中在这么几个领域,有助于延缓苏联的工业发展。我们考察的苏联工厂已经得出判断,转移一定的民用技术是可行的。”艾伦威尔逊拿着英苏贸易协定的蓝本,很乐观的道,“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1335章 我一点都不意外 身为内阁秘书长,艾伦威尔逊并非是有决定权的大臣,但在两个内阁大臣面前,他还是乐观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种乐观让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都有些惊讶道,“艾伦,一份经贸合同,而且我们曾经和苏联在二十年代签署过。是不是过于看中了?国家关系不会因为一个经贸条约就改变的。” “当然,我的大臣。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不可能做到亲密无间,但现在的状态是对英国作为有利的。我们心里都清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在陆地上,而在这上面,不但我们不强势,连美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