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猪头焖子 (第2/6页)
用刀子把表面焦黑的地方都刮掉一层,去掉油泥味儿,就可以下锅烀了。 刘青山觉得,这时候的东西好吃,一来是因为不常吃,一年到头就吃一回,那还不细品才怪呢? 另外一个原因,也跟自己动手有关系,亲手弄出来的东西,吃的时候,感觉肯定跟买回来成品不一样。 今年一共分了三套头蹄下水,除了留一套过二月二时候吃之外,剩下的两只大猪头,八只猪蹄子,两根儿猪尾巴,都烀上了,一锅都没装下。 其中一只猪头,爷爷准备制作猪头焖子,这个绝对是下酒的好菜儿,连王教授,都兴致勃勃地跟着上手忙活。 下放的时候,他吃过一回猪头焖子,至今都念念不忘呢。 刘青山做不好猪头焖子,所以还得爷爷亲自动手。 他将猪头切成两半,下锅烀熟,猪耳朵单独切下来,还有猪舌头和猪巧舌,也都单独捞出来。 猪巧舌就是一小条,其实就是猪的上牙膛子,也就是上颚,都是由脆骨组成的,吃起来嘎吱嘎吱的。 不过这些东西有限,大人又怕小孩子跟着抢,所以就流传下来不少说辞: 什么吃鸡爪子写不好字啦,什么吃鸡头结婚要下雨啦,吃猪尾巴怕后啦等等,搞得小娃子们都挺郁闷的,啥啥都吃不着呀。 烀熟的猪头rou捞到盆子里,趁热去骨,然后外面铺上干豆腐,再用纱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卷成rou筒。 裹完的rou筒,上面还要用重物压着,这样慢慢的,就可以把多余的油脂压出去,吃起来才不腻。 要整整压一宿之后,猪头rou才能彻底凝结成一体,弹性十足,蘸点蒜泥,吃起来口感劲道,香而不腻。 帮着爷爷把猪头猪爪烀到锅里,刘青山这才进屋,把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