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_第九十一章 野鸡飞不过三节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野鸡飞不过三节地 (第2/6页)

    刘青山把带来的粮食和油盐等日常用品送到屋里,结果小黑这只小熊,照例来抱大腿,刘青山拍拍它的脑瓜问道:“师父,狗熊到了冬天,不都是冬眠吗?”

    哑巴爷爷笑呵呵地比划着:没吃没喝才躲洞里睡觉,这有吃有喝的,傻子才冬眠呢。

    嗨,真是这个理儿。

    等下山回村,吃过早饭,二十多名村民就沥沥拉拉的,向村子西边聚集。

    来了好几辆大马车,车上是一捆捆的绳子,还有割苇子的专用工具。

    割苇子,用的也是镰刀,不过跟割小麦割谷子的普通镰刀比起来,大了许多。

    镰刀把就有一丈多长,得俩手擎着,才能抡起来。

    前面的镰刀头,也将近二尺,因为苇子比较轻,所以一扫一大片。

    这刀,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大钐刀。

    刘青山拿着试了试,感觉有点死神镰刀的架势。

    大伙跳上马车,直奔西边的草甸子,马车走了二里多地,再往前就进不去了,人们拿着各种家什,奔向前方的大苇塘。

    一场大雪,地面就封冻了,走在上面也不用担心陷下去。

    嘎吱嘎吱的,踩着积雪走了百十米,前面就是一望无垠的芦苇荡。

    耍大钐刀,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夹皮沟里,用的最好的,反倒是身材矮小的张大帅。

    只见他甩开膀子,唰得一刀下去,刀锋贴着雪皮儿,伴着哗哗的声响,一片苇子便应声而倒。

    留下的芦苇茬子,整整齐齐,用格尺量的话,肯定一边齐。

    唰唰唰,张大帅是一刀接一刀,苇子倒下的方向都完全一致,整整齐齐地铺在地上,也方便后面的人打捆儿。

    就连村里的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