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长弓 (第2/4页)
。 兵器的选择一方面看自己的科技,另方面也要看面临的敌人。 筋角弓是最好的弓,照杨鼎瑞的说法,刘承宗那副弓力七十斤的弓就能抵得上百斤长弓,至于竹弓更是顶得上一百三十斤。 一百三十斤,已经超过上力了。 在明初永乐年间,朝廷定下的战弓四等,是从四十斤到七十斤,当时七十斤就是上力。 而至万历天启年间,战事频发,北方先有俺答汗的具装甲骑、又有建州卫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的双甲骑马重步兵,对弓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今边军上力是一百二十斤,而下力是七十斤,刘承宗目前使用的就是张七十斤的弓。 从前他能用百斤战弓四箭连珠,但现在用七十斤有时候想放个连珠箭还会出意外。 合适,就是在杀伤、精准与连续撒放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再轻的弓,就要去卫所找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长弓的优势是容易制作、材料单一、工时较少,而且耐潮湿。 最后一点在如今气候干冷无比的陕北没用,但其材料单一、工时较少的优势确实非常合适兴平里……经济崩溃的大环境,材料不像以前那样容易获取。 看着挥笔划线的杨鼎瑞,立在一侧的刘承宗缓缓颔首。 没有足够筋角弓的条件下,长弓算条明路,一条符合刘承宗规划的明路。 “就照着这个做,我会在这住几天,老人家做弓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问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