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徐珵其人 (第1/6页)
要说京师如今的局势,就不得不提大明朝前期的几次迁都之事。 大明立国之时,遵照开国太祖皇帝之意,定都南京。 南京位于江南膏腴之地,易守难攻,乃是都城的上佳之地。 至太宗皇帝靖难之后,他老人家乃是马上皇帝,性格刚毅勇猛,心怀雄图伟略。 加上靖难之事使太宗皇帝颇受非议,需以大功绩平息流言。 于是他老人家衡量再三,认为关外虏贼仍旧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决定亲征漠北,而南京距离边境太远,大军调动耗费过大,且不利于边境布防和出征后控制朝局。 再加上不满与金陵奢靡的风气,以及制衡太祖时代旧勋戚势力等等种种考虑,太宗皇帝最终决定,迁都北京。 至仁宗皇帝继位,漠北安宁,朝廷需要休养生息,北京作为都城,在经济上的不足就显现出来。 加上仁宗皇帝久居南京,因而屡次有意将都城迁回南京,甚至已经下诏以北京为陪都,重新修葺南京宫殿,做了许多迁都的准备。 只可惜仁宗皇帝天不假年,驭极不过一年,尚未来得及实施,便驾崩了。 至先皇之时,此事则陷入了僵持阶段。 一方面,仁宗皇帝为先皇亲父,又有遗诏命先皇还都南京,出于孝道,先皇不好违逆。 另一方面,先皇自幼长于太宗皇帝膝下,心中又有功业之念,于是更倾向于以北京为都。 于是终先皇一朝,此事便暂且搁置,北京名义上依旧是行在陪都,但是无论是宫城建设,防御,朝政处置,都全部转移到了北京,早已经成了实际上的国都。 直到今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