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六章:石破天惊,风生水动 (第2/4页)
,才能恢复宗门过往的风光。要是他有个什么行差踏错,冬瓜豆腐,也就意味着传承断绝,崂山成绝响。 有见及此,不少宗门想到了法子,主要便是在凡俗世间建立别院分场,一来能够大范围的进行筛选弟子;二来能扩充增加宗门的影响力;第三,广收信徒,收集香火念力…… 这些方面,做得最好的,自然是释家。 在夏禹王朝,释家本是外来者,然而自从白马驮经而来,短短几百年时间,却已在九州中生根发芽,蔚然成气候。 释家传承,讲究大开方便之门,人人可成佛,门槛极低,经义传播后,自是信徒云集,很快就凝聚起群众基础;反观土生土长的道门传统,信奉天人合一,求自然,因此往往避世而居,最喜欢往高处跑,神秘倒是神秘了,但对凡俗而言,却太远太远,遥不可及。 民心最为现实,太远的东西,他们看不见、看不到,于是自动忽视,即使供奉香火,但心中缺乏虔诚,多是做样子。 久而久之,释家兴旺,而道门式微,就成大势所趋。 在过往朝代,国师基本来自龙虎山,而到了夏禹,护国法师已是白马寺的专用位置。 形势不妙,道门中也有睿智者,纷纷进行补救措施,好比昆仑,就在各地开辟了道观别院。 然而因为教义内容、传道方式、关注点等等不同,道门开辟别院的效果甚是一般,想要从释家中收回失地,任重道远。 道门终极追求长生,可长生何其虚无缥缈?比雾花水月还要不可捉摸;而释家讲因果,今生来世。 人生一世,生老病死,都是常态,都是身边触手可及的境况。 两者一比,哪家更容易深入人心,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