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_第七十四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第2/4页)

此事就开始张罗,让生员们上交作品,那时候陈三郎交上去的是一幅以前所写的字帖,权宜当交差。

    第二阶段,以“端午”为题,以一炷香为限,写一首作品出来,完成后,署名上交给教授们,让他们现场进行审核评介,然后选出水平最佳的前三首当众诵读,以示嘉许宣扬。

    时节为题,基本属于应景之作,古往今来,能称得上是名作的少之又少。以学院生员们的水平,写得贴题就差不多了。

    第三阶段,生员们自由交流,以及切磋。

    重点在于切磋,文人相轻,蔚然成风,表面一团和气,见面打哈哈,可心底里互相都瞧不起,一有机会,便要比个高低。

    诗会之前,秦羽书已放言出来,定然要和陈三郎比一比,看谁文才更高,谁才是南阳学院真正的才子。

    此事被某些有心人大肆鼓吹,成为学院一大热门话题。

    第一阶段在密锣紧鼓地开展着,共展示十位生员的作品,其中并无陈三郎那幅字帖。

    陈三郎倒没觉得如何,字帖是以前为图谋生写就的,一直没有卖出去,留在手里,只是交上去,应付了事。

    相比诗词之类,衡量字帖丹青水平质量的标准更加模糊,各花入各眼,没被选中并不稀奇。

    坐在椅子上,同桌的人心神贯注地听着,看自己的作品是否会被选中,陈三郎则专注于吃喝——刚才潜心领悟《真龙御水诀》,念力损耗不小,肚子饿得咕噜噜响。

    何以解忧,唯有吃喝。

    前面的人念一首作品,他就吃一碗饭。这碗儿小,还没有拳头大,漂亮的瓷器,更像工艺品多些,而不是饭碗。小小一窝儿,就盛一团饭,两三口不见影踪,怎能填饱肚子?

    于是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