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谋生维艰,院试开场 (第3/4页)
。” 陈三郎仓皇地背起桌子逃走,像个背着沉重负担却无家可归的蜗牛。 回到客栈,全身又累又酸,仿佛要散架似的,躺在床上,半天动弹不得。 第一天尝试,他卖字为生的美好梦想就华丽丽地幻灭。 生活,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 陈三郎决定搁浅,还是先集中精力准备院试吧。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难关,可不要因小失大,考不到功名,那就搞笑。 接下来好几天,他都是将自己关在房间中刻苦用功,温习功课。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院试正式开考的日子。一大早,陈三郎收拾好东西赶赴试院考场。 本以为经过前面县试院试两关淘汰,参加院试的考生会少,但来到场外一看,黑压压,人数似乎比县试府试时还要多得多。 什么情况? 陈三郎好奇地观望,见到一大批面目陌生的人,其中不少人年纪都颇大了,甚至还有头发花白的。可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又不像是送考的家属。看了一圈,陈三郎终于明白过来:这些考生应该是考了无数次童子试但最终没有考过院试的老童生。 童生不是功名,但考得童生,以后每次考秀才都无需再考县试府试,直接考院试即可。 作为晋级秀才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院试的规格和难度比前面两关都有大幅度增高,而且主考人是提督学政亲自到场监察。学政是正三品的官员,隶属朝廷委派,一般出身翰林院。论官阶,比知府还要高一等。 由此可见,朝廷对于院试的重视。 而每一届童子试,被卡在院试这一关的童生数量颇多,一年年积累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群体,考生比县试府试还要多,也就不足为奇。 在夏禹王朝,学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