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庄生梦蝶,宴无好宴 (第4/5页)
道,不用对方说,也能猜测个大概。 文人相轻,属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传承,所谓“文无第一”,却又最喜欢排资论辈,分列先后名次。其中首先会以地域为单位,然后到流派单位。文坛中的流派山头多着呢,林林总总,并且极具排外性。 说句实话,文坛自命清高,但里面的龌蹉事并不比其他行业少。记得在泾县,陈三郎参加过一趟泛舟诗会,就间接闹了一场。后来在南阳学院聚会,情况差不多……到了京城,也曾跟叶藕桐去参加过文斗…… 问题在于,乱世将起,时局维艰,文人sao客们却还沉迷此道,在陈三郎看来,毫无意义。 笔墨鼎盛,萎靡成风,不求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于世何益? 因此一路来,陈三郎都是能免则免,能避则避。在京城的时候不用说,一曲《水调歌头》后,要找上门拜访附带切磋的人不知凡几,绝大部分都被他推了。现在倒好,考中状元,衣锦还乡,人家直接堵在半路的岳阳楼上,算准陈三郎会来此地游历,故而摆下宴席等着。 这就是文斗的手段,不会像武者那般,见面就乒乒乓乓开打,拳头见高低。文斗都是推杯换盏,然后吟诗作词,很是清雅。 陈三郎讨厌这种清雅,当兵戈举起,花瓶打破,笔墨带血,才见真章。 叶藕桐自也知道陈三郎的性子,不过在京城那会,是考试为重,现在既然功成名就了,或者会有改观,就笑吟吟道:“道远,你看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