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九章 没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 (第2/7页)
逝,在临死之前,依旧从交趾赶回京师,为交趾成为大明四方之地尽了最后一份力的浚国公,被驸马都尉薛桓如此真真假假的污蔑诋毁,仅仅是因为皇帝收了他的权柄,他便如此不顾大局,只为了恶心一下皇帝,若是皇帝不做处置,那换防在即的交趾、浚国公府又该如何和大明相处? 因私怨而至家国不顾,轻重不分,亦是险人。 没有界限的自由是没有秩序的自由,从来不是真正的自由。 都察院、刑部、吏部为何要将收受美人从《纲宪事要》转到《户令》中,就是为了抄家..深入反腐,整顿吏治。 礼部尚书王翱在长期的反腐斗争中,发现了其实贪墨只是权钱交易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通过代持资产掌控生产资料,才是其中影响最大、最恶劣的地方。 比如王翱在查处定兴县知县事贪腐案中,就发现,知县事贪墨的一十一万银,这十一万银,只是他权力寻租的一小部分,这个知县事在他老家安陆县,已经成为了半县豪户。 贪墨的现银只有十一万银,可是通过置换收受,这位知县事,控制了安陆县半数以上的棉纺,其累年收益比这十一万银多的多。 若是按照之前的《纲宪势要》去执行,只能没收他的贪墨银两,流放烟瘴之地。 按照现行的《纲宪势要》去处置,就是以十一万银去坐罪,先革职削官身为民,再按《户令》执行,这安陆县半数以上的棉纺,就可以以不立婚书纳妾为由,名正言顺的抄家了。权色自古不分家。 而户部提出的《户令》增补,其实也不完全针对势要豪右之家,大明太大,民间人太多,无父落户之事,朝廷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