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_第九百二十五章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五章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第4/8页)

绶,李成武可用,李成文若是不至,那这海外势要之家便不可信。」

    于谦提出实践,先用着再说,朱祁钰同意了,这李成文是否顺利入明,可不仅仅是只干系到了梅州李氏一家,甚至还关乎到了整个南洋侨民,在朝廷、在皇帝陛下这里的地位问题。

    于谦信心十足的说道:「臣以为李成文必然顺利入明,他不会生什么幺蛾子,李成武、李成文是有恭顺之心,李成武之所以能够顺利接掌旧港宣慰司,是旧港内外都知道让李成武当家,不会给旧港招致灾祸,而是带来安定,这是旧港上下所期盼之事,也是两兄弟期盼之事。」

    朱祁钰思索片刻说道:「但愿如此,可省不少的麻烦,李成文若是真的顺利入明,朕决计不会亏待李成文分毫,大明开海,唯有中原内外同胞,勠力同心,方得始终。」

    大皇帝当然殷切的期盼海内外的同胞能够劲儿往一处使,把rou烂在自己人锅里。

    「陛下,不说话的往往是大多数,陛下在京师,奏闻于陛下案前的都是跳上岸的鱼,心念故土者大有人在。」于谦再次上谏,他这话里话外,都说陛下对侨民的认知是片面的。

    心念故土者,就是于谦力谏要争取的人,也是陛下所期许的,中原内外同胞,勠力同心。

    朱祁钰能听懂于谦的意思,幸存者偏差,如果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看着案桌上,不是这里民变,就是那里民变,多少会觉得天下黎民百姓都是刁民,可大明天下,最多的还是老实巴交的百姓。

    南洋诸事,奏闻到皇帝面前的,大多数都是闹了海盗,那里商船被劫掠之事,幸存者偏差之下,皇帝自然会下意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