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二章 海上唯一的规矩: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爹 (第7/8页)
能说是一般。朱祁钰笑着说道:「旧港宣慰司复设,诸多官厂复立,你和你哥在旧港所做之事,唐指挥俱实奏禀,你们两兄弟做的不错,明岁,你和李成武的长子,便入国子监就学。」 因为年龄的差距,李成文和李成武的长子差不多大。 既然打着仰慕大明文化之盛的名头而来,把质子的身份遮掩,那便遮掩到底,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谢陛下隆恩。」李成文选择了告退,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果然和唐指挥说的那样,陛下讲话非常直接。 李成文的感觉没有错,他瘦弱的肩膀上,的确扛着整个南洋侨民的希望,他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了大明皇帝、朝廷、百官对侨民的态度。 幸好,李成文没做错。 相比较琉球国王尚泰久、鞑靼可汗脱脱不花和他的两个儿子、安南国王黎思诚,三佛齐国王李成文的待遇就好得多,李成文住在京师,其他几位住在天津卫的四夷馆。 李成文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他的父亲在永乐年间从电白港至宋桑港投奔梁道明。 「都是大明开海的急先锋啊。」朱祁钰看着李成文的背影笑着说道。 大明生产力在朱祁钰一脚踹开了蒸汽的大门之后,正在以一种朱祁钰都看不懂的速度飞快增长,生产过剩的问题,第一次以奏疏的形式,出现在了朱祁钰的案前,这么多的流动资财,自然要有市场去倾销。 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速培养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消费意愿、促进内循环是一个方向,培养成熟稳定的海外市场、高效率的利用海外贸易纾困大明过剩流动资财,也是一个方向。 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发展是极其不均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