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鸿门宴 (第3/5页)
预拱手拜道:“仆未能说服毌丘俭,有负使命。” 秦亮呼出一口气,说道:“世事常非一两个人可以扭转,元凯既已尽力,能平安回来就好。” 想起金乡公主语焉不详的密告,毌丘俭与明帝的关系、多半非同寻常。要让毌丘俭改变主意,仅仅是空口讲道理恐怕不行。任是杜预头脑清楚,但始终拿不出与毌丘俭等价交换的实在之物。 秦亮又看向程喜。他对程喜挺不满,因为此人没起到任何作用。但是程喜跑路也算是个表率,幽州那边还可能有别的人投降,要做个榜样、让人们明白投降就没事。 于是秦亮没有责怪程喜,反而说道:“程将军深明大义,知对错。” 程喜忙道:“仆是朝廷的官,当然不会与地方叛将同流合污!” 杜预与程喜留在了秦亮的中军。秦亮临时给杜预任命了个参军的职位,让他在开会时、能名正言顺地出谋划策。程喜是青州刺史,现在成了光杆,不过他长期驻扎在蓟县、比较了解幽州的军政地理,也可以作为咨询人员。 两人是骑马南下的,速度很快,而消息扩散需要时间。秦亮遂派出两路信使,分别前往安平郡、常山郡,传达毌丘俭已于正月下旬起兵谋反的信息。 安平郡就是冀州刺史部所在的地方,如今由行冀州刺史事邓艾主持。 常山郡在后世的石家庄附近,秦亮一提到这个地名,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句话“常山赵子龙”,估计就是这地方。不过此时常山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位置上,紧靠太行山、与西边的并州太原郡也在同一条线上。 郡守是皇后的父亲甄俨。曹爽、司马懿时期,好像对皇帝的外戚有防备心,堂堂国丈,长期只是在广平郡一个叫曲梁的县、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