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寨主_第四百二十八章 对南国的误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八章 对南国的误解 (第4/8页)

霖到了后,李大虎简单和他客套了几句后道:“吴大人,你是海州本地人士,对这藤甲兵可熟悉?是否个个悍不畏死?”

    吴子霖乃是海州本地人,对于当地的情况自然是比较了解的,当即道:“将军,其实大乾内部对于南国的民风,一直存在误解。本官也曾谏言过大王,但是并未引起大王的重视。今日既然你我搭档,我便与你细说两句,以免儿郎们吃了大亏。”

    “南直隶虽然富庶,但那也只是达官显贵,书中所言,人人诗书,便是连挑粪的汉子,都能吟诗作对,那只限于大城市的繁华,其实民间还是很贫瘠的,也不懂什么诗书,自然也不会那么孱弱。”

    “据我所知,我淮安府,土地多集中在大地主、士绅手中。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资源是极其匮乏的,为争水,争地,争矿,而爆发宗族械斗屡禁不止。”

    “而械斗的起因也五花八门,无非是一些个鼠牙雀角之事,宗族中有好事者居间聒噪,煽风点火,若族中德高旺弹压不住甚至带头闹事,便一发不可收拾。

    族人们手持大刀棍棒,清壮年冲锋在前,妇幼老人聒噪在后,甚至动用了土炮,汉阳造之类的武器,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双方来来往往打得不可开交。

    期间死者,入宗祠,所穿的战袍亦被藏于祠堂,每逢下一次械斗,死者的衣服被请出,族人发誓为之报仇。

    有的宗族规定:族中男丁都有参加械斗的义务,族中有人添男孩,族人们都去道贺,居然说:我们又添一把刀。甚至以大刀一把为贺礼。

    械斗惊动官府,追究下来,族中便找人替罪,那些光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