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_分卷阅读31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16 (第4/4页)


    这事也要从康熙二十年说起,那年张英父亲张秉彝过世,作为大孝子, 张英抛下好不容易拼来南书房学士(为太子仕讲)、礼部侍郎衔上折子请旨丁忧,这一去就是五年。

    等他再归来时,运气也算不错,正巧碰上其他几个阿哥进了尚书房,康熙大手一挥,他就与顾八代、李光地一起,成了顾妩等阿哥们的师傅。

    因他教的好,康熙又欣赏他为人厚重, 不干预外事, 所以不过五六年的功夫,康熙二十九年,他就从礼部侍郎三级跳成了正儿八经地吏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看这势头, 要是不出意外,不出两年,他就能入登阁入相,成文华阁大学士——这名头一上,那他也算真的位极人臣了。

    但张英点儿就这么背,他上任刚三个月时间,正值孝懿仁皇后的周年祭,康熙心情不咋好,就让大臣们上表写祭文,然后收集起来一起烧掉。

    这事往年也有,毕竟康熙别的不多,皇后前前后后就有三任,再加上先皇、太皇太后,每个人的生祭死祭……

    再加上每一个人的生辰死期都不一样,所以每年里这种日子简直不能更多。

    所以大臣们写这玩意就跟现代写思想汇报一样,要么胡编乱造、要么敷衍了事。

    谁也没拿这当回事,反正这么多年过来了,这东西唯一的作用也就是给烧的东西加点厚度了,其他屁用没有。

    但能混到给皇后写祭文的资格,就没有不长眼睛的人,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写了康熙肯定不会看,可想了想康熙的神经病程度,大家还是该找人润笔的找人润笔,该找人代写的就找人代写。

    反正混到这种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