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34 新武器的需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4 新武器的需求 (第7/9页)

是不想,那是真心做不到,对于现在的俄国来说,让每个士兵都拥有一支步枪都很为难,大规模的装备马克沁还得让图拉厂大跃进,更别提什么导弹、坦克和大炮了。

    而且俄国糟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利于大规模的装备坦克和大炮,在三年内战中,红军、白军双方的士兵连迫击炮都觉得累赘,都不想要,宁愿多装备一挺机枪也不愿意要一门迫击炮,这种情况下,李晓峰就算能生产反坦克炮,基层的士兵也不要。

    当然,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俄国内战跟一战的战壕战完全不一样,因为国土面积广大,红军和白军都要大范围的机动,奔袭上千公里是再正常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士兵和指挥官都不愿意要笨重的武器。

    相反,机枪多好使,不太重,弹药好找,火力也算够用,反正对方基于同样的原因也不会有多少重武器,那干嘛费那个功夫装备一些死沉死沉的家伙?

    所以,李晓峰要搞一种反坦克武器,那么首先就不能太笨重,自然那些坦克大炮什么的都被淘汰。而除了这些,在这个时代,恐怕也只有一种武器能符合要求了——那就是反坦克枪。

    虽然这种武器在二战初期就被淘汰了,但是李晓峰觉得,对付一战中的那些早期坦克,用反坦克枪威力足够了,反正不光是英国的mk系列还是法国的ft-17,都是薄皮货,而且早期的坦克设计很有问题,英国人的mk系列驾驶员屁股后面就是油箱,还装的是易挥发的汽油,只要能穿透表层装甲,几乎是一打就着,那真是名副其实的打火机。

    李晓峰记得为了回收这些被点燃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